9789578654556.jpg

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後蒙古時代與世界史的重新構圖

  • 出版社 八旗文化
  • 作者 杉山正明
  • ISBN 9789578654556
  • 分類
  • 庫存 0 件 (總店)
  • 庫存 (更新中) (理工分店)
MOP $183.0
加入欲購

十三、十四世紀,佔有歐亞大陸大部分區域的超廣域世界帝國/「大蒙古國」,無疑在人類歷史上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這個帝國東起日本海,西至多瑙河口、安那托利亞高原、東地中海沿岸,各個以成吉思汗為始祖的不同帝室和王族,在各地逐漸形成各種形式的政權。雖然存在的時間長短不同,但整體而言,蒙古身為歐亞大陸共同的統治階層,至少君臨了兩個世紀。
蒙古帝國和其時代總括了在此之前的歐亞歷史,以及整個歐亞非大陸上的營生方式。然而,在蒙古帝國逐漸瓦解之後,從這一階段開始的歷史,我們對於所有「蒙古」所累積、創造出的事物,和對之後留下的各種影響和遺緒還不甚了解。以至於要了解現今歐亞大陸的局勢時,還是採用以西歐為中心創造的世界史架構,而忽略了「陸地」串聯起世界的時間實際上早於海洋。
◎直至二十世紀初期,世界各地仍在「蒙古帝國的陰影」壟罩之下!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消失的帝國,都是在蒙古帝國之中所誕生。
回顧二十世紀初期幾乎一起消失的各個帝國,每一個的起源實際上都與蒙古帝國和其時代有著某種關聯。蒙古人在東歐、中亞、印度、中國都留下了「帝國」,這些帝國直接鑲嵌進了當地的歷史,影響持續至今。
羅曼諾夫王朝的俄羅斯帝國是因為抵抗朮赤兀魯思(欽察汗國)而建立;鄂圖曼帝國的形成與位在伊朗中東地域的旭烈兀兀魯思(伊兒汗國)有關;帖木兒帝國是從中亞的察合台兀魯思中誕生,並於十六世紀南下,進入印度次大陸建立蒙兀兒帝國,直到十九世紀中葉英國人抵達為止。位在歐亞大陸東方的中國更不用說,在大元兀魯思被消滅後二百五十年,出現了性質上是滿蒙聯合政權的大清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幾年,這些帝國不約而同相繼崩潰,蒙古之後的「帝國史」,在這個時候算了一次總帳。此時才是漫長「近世」的最終結局。
◎不是只有進入十五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後,才可以完整敘述世界史。
世界史除了「海洋觀點」,「陸地理論」也不可少!
至今為止對於世界史的敘述,傾向以「海洋觀點」為主軸。事實上,此種「世界史」的形象不僅是以歐洲為本位,更是以西歐為本位的產物。好像在「地理大發現」之前的歷史都是分段且地域上破碎,接著則忽然轉變成僅以歐洲為中心、開始透過海洋朝全球擴張。
全球化不是直到十五世紀之後才開始大幅發展,其實在相當於「後蒙古時代」的「大航海時代」時,「海進」和「陸進」幾乎同時發展。除了葡萄牙與西班牙積極前往海外發展,在陸地上,這時也是大蒙古國分解成幾個新型地域帝國的時代。
以西歐中心主義為主的歷史形象,欠缺對於歐亞大陸應有的分析視角。結果變成,世界史的整體架構只要能夠將最終目標落在西歐勢力的擴大和因此帶來的「世界統合」就好,這是在距今約一百年前的歐洲經過體系化的認知所架構。可以說現今我們熟悉的世界史脈絡,正是歐洲最充滿自信的十九世紀末的產物。
◎「蒙古人」是好戰、野蠻,帶來巨大破壞的東方民族嗎?
摘除東西方傳統史觀中,對於「蒙古人」的刻板印象!
無論在西方還是東方的歷史敘述之中,蒙古人都被塑造成對文明帶來破壞的野蠻形象。十三世紀拔都西征時,打倒了強大的匈牙利王國,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呼籲歐洲團結一致對抗東方蒙古的恐怖威脅。另外,在俄羅斯的傳統歷史敘述中,蒙古人更被寫成侵略羅斯諸國、嗜血好戰的民族。
然而實際情況完全不是如此。蒙古人並非強大的暴力集團,蒙古軍團與他們的對手相比,破壞力並沒有特別強大,只是較為團結,不會出現陣前倒戈、互相內鬥的情況。蒙古也從來不做無謀的進攻,總是在蒐集情報、擬定縝密戰略後才會出擊。蒙古作戰不是毫無保留地侵略,而是在盡量降低自身傷亡、有十足把握時才會發動攻擊。
蒙古帝國幾乎沒有明顯的種族歧視,只要有過人之處就會受到重用。蒙古是各種人群共生的「開明帝國」,「蒙古人」也不是依靠血緣來定義,願意成為「伊利」(夥伴)的人群皆是蒙古的一分子。真正不受國境、族群限制的大蒙古國,正是現今立足亞洲、從基礎知識開始重新構築世界史時的關鍵。
◎《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能夠帶給台灣讀者什麼啟示?
至今為止我們從小教育學習的世界史,傾向以「海洋觀點」為主軸。但事實上,此種世界史的形象是以歐洲為本位的產物。彷彿世界史的整體架構只要能夠將最終目標落在西歐勢力的擴大和因此帶來的世界統合就好。忽略了在西方人來之前,歐亞大陸自古便是東西連通的狀態。
本書的啟示是:
台灣對世界史的理解,長久以來被西方史學觀點給左右,對內亞在世界史上的影響還不甚了解。事實上,大蒙古國早在十四世紀便整合了歐亞大陸,成為一個跨越國界、種族、語言限制的世界帝國。而成吉思汗後人在各地鑲嵌入當地歷史,以包容態度接納不同族群、不同宗教,開明多元,值得海島國家台灣從中學習。

◎來自日本講談社的全球史鉅獻

《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後蒙古時代與世界史的重新構圖》屬於日本講談社紀念創業一百週年,所出版的「興亡的世界史」套書第10卷。這套書的出版是希望跳脫出既定的西歐中心史觀和中國中心史觀,用更大跨距的歷史之流,尋找歷史的內在動能,思考世界史的興衰。八旗文化引進這套世界史的目的,是本著台灣史就是世界史的概念,從東亞的視角思考自身在世界史中的位置和意義。
本書系由21卷構成,陸續出版中--
興亡的世界史
01《人類文明的黎明與黃昏》
青柳正規(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著
02《亞歷山大的征服與神話》
森谷公俊(帝京大學教授)/著
03《草原王權的誕生》
林 俊雄(創價大學教授)/著
04《迦太基與海上商業帝國》
栗田伸子(東京學藝大學教授)、佐藤育子(日本女子大學學術研究員)/著
05《地中海世界與羅馬帝國》
本村凌二(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著
06《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
森安孝夫(大阪大學名譽教授)/著
07《伊斯蘭帝國的聖戰》
小杉 泰(京都大學教授)/著
08《凱爾特的水脈》
原 聖(女子美術大學教授)/著
09《義大利.海洋城市的精神》
陣內秀信(法政大學名譽教授)/著
10《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
杉山正明(京都大學名譽教授)/著
11《鄂圖曼帝國五百年的和平》
林 佳世子(東京外國語大學教授)/著
12《亦近亦遠的東南亞》
石澤良昭(上智大學特任教授)/著
13《印加與西班牙的交錯》
網野徹哉(東京大學教授)/著
14《歐洲霸權的光和影》
福井憲彥(學習院大學名譽教授)/著
15《搖擺於歐亞間的沙皇們》
土肥恆之(一橋大學名譽教授)/著
16《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
羽田 正(東京大學教授)/著
17《大英帝國的經驗》
井野瀨久美惠(甲南大學教授)/著
18《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
平野 聰(東京大學教授)/著
19《大日本‧滿洲帝國的遺產》
姜尚中(東京大學名譽教授)、玄武岩(北海道大學准教授)/著
20《空中帝國/美國的二十世紀》
生井英考(立教大學教授)/著
21《人類該往何處去?》
大塚柳太郎(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應地利明(京都大學名譽教授)/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