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抖音(Tiktok)最受歡迎的心理健康專家
★ 高居英國亞馬遜總榜No. 3
★ 強勢攻占「情緒自助」、「一般醫療問題指南」、「實用與啟發類自助」榜首
你是否曾經懊惱地大吼:
「學校怎麼都沒教這些?」
「我要是早點知道這些方法,就不必受那麼苦……」
「為什麼沒有人告訴過我這些?」
心理諮商界一致公認最療癒、最受歡迎的茱莉博士聽到大家的呼喊了,她將多年來心理諮商室的個案,以及抖音上超過340萬人追蹤的心理教育影片,集結整理成精簡易懂的《為什麼沒人告訴過我》。
不探究根源、不追溯童年
專注釋壓、療癒、過生活
有別於近期大量湧現的心理叢書,本書「不探討根本覺察、不溯及原生家庭及童年創傷」,專注於「提供即時增進心理強度、釋壓的工具和技巧」。本書把回復「過生活」的能力和「安全心理」的狀態,列為第一優先,內容更深入全面性的心理療癒。
讓飽受心理問題所苦、又無法立即接受心理諮商的人們,第一時間獲得溫柔的導引和安慰。
最好的諮商建議隱藏在診間裡
痊癒的精華濃縮在本書中
書中提供許多來自治療師的法寶,特別針對現代人的集體困境,一一提供解方。包括:減輕焦慮、面對批評、緩解憂鬱、建立自信、找回人生的動力,以及學習原諒自己等等。本書分成八大部三十七章,羅列出我們在日常生活經常遇到的問題,並提供實用的解決方式和有效的因應策略,以專業而扎實的結構,陪伴你檢視生活的困境,幫助你從挫敗和打擊中復原,重新找到你最值得的人生。
心理健康是一生的功課,和身體健康一樣重要。
你在這條路上並不孤單,請讓本書與你同行。
這是一本適合居家練習在生活中維護心理健康的一本書,已有超過三百多萬人受惠,邀請您加入幸福人生的行列。
影音介紹
名人推薦
強力推薦 (依姓名筆畫排序)
尚瑞君 作家/講師
吳佳璇 資深精神科醫師/專欄作者
吳毓瑩 國北心健中心主任.心諮系教授
周介偉 光中心創辦人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
名人推薦
「活在快速、忙碌的現代,我們的心理需要更能幫助我們修復和獲得免疫力的能量和資源,這一本書正是。」──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或許你早就清楚,過往的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你;但你也很清楚,要放下那些過去的傷害,是多麼地不容易。有沒有一本書,可以讓我們暫時跳過那些傷口,直接處理現在的問題?有,就是這本!它結合了認知行為治療、辯證行為治療、正念減壓等各種療法的觀點,從「提升動機」開始,讓你從「什麼都不想做」的低潮裡,漸漸開始一點一滴的找到自己的意義。
練習停下來,深呼吸幾口氣,感受一下從剛剛閱讀到現在的自己,內心有什麼悸動?輕輕地跟自己說:「打開這本書閱讀,你好棒!」給自己一點小小的鼓勵,用稱讚代替批評。
不要等到感覺來了才開始做,而是先做了就會有感覺!打開目錄,挑選一篇打中你的章節,就直接開始閱讀吧!或許你還不知道會遭逢什麼,但只要開始走上這條路,你就再也不會孤獨。」──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很多人家裡都有急救箱,當身體出狀況,立刻派上用場。史密斯心理師的《為什麼沒人告訴過我?》猶如心理急救箱,熟讀之餘,若定期演練,還能促進心理健康。──吳佳璇 |資深精神科醫師/專欄作者
「好用、親切、又實在,自助可、助人也成。心靈療癒DIY,值得放在案頭或背包中。需要時掏出來,給自己或夥伴家人一個傷痛OK繃。」──吳毓瑩,國北心健中心主任.心諮系教授
「過去未解的創傷,現在生活的壓力,對未來的焦慮等,常常讓我們的身心總是浸泡在病態裡,處於亞健康的狀態。要如何提升自己的自我覺察力與復原力,讓我們能夠在遭遇困境時,更有能力去面對問題,回歸平靜呢?這本書從面對陰暗、瞭解動力、分析痛苦等,轉折到自我懷疑與創造有意義的人生,是自學自癒的療癒心理學工具書。」──尚瑞君,作家/講師
「機智、見解深刻又溫暖。茱莉博士是我們都需要的專家與有智慧的朋友。」──蘿蕊.葛利布 (Lori Gottlieb),《紐約時報》暢銷書《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
「若你希望有位心理治療師就坐在你面前,教你如何成為最好的自己、並賦予自身能量,那麼本書就是為你而寫。」──妮可.勒佩拉(Nicole LePera),《紐約時報》暢銷書《全人療癒》作者
各界推薦
「這是朱莉.史密斯醫師的第一本著作。根據她多年來擔任臨床心理師的經驗,提供了各種必要的技巧,讓我們得以提升並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財富雜誌》(Fortune)
「這是一本讓人感覺既溫暖又親切的書。史密斯醫師探討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例如:壓力、喪慟、恐懼和自我懷疑等等,並提供了一些建議,指引我們如何處理這些感受……書中充滿了慈悲的洞見。」——《BookPage》雜誌
作者
茱莉.史密斯(Julie Smith)
曾任英國國民健保署臨床心理師,現在自己開業,擁有自己的諮商所,同時身兼心理教育網紅、部落客,致力於在社群媒體上普及化心理健康知識。
Youtube、Instagram上可找到她豐富的影片,她的IG粉絲已達84.4萬人,Tiktok粉絲於疫情期間單月成長10萬至25萬人,現總數已超過340萬人。
她上過BBC早餐(BBC Breakfast)、CNN國際(CNN International)、Radio 5直播、蘇格蘭廣播(Radio Scotland)及其他數個BBC當地廣播電台,曾受Buzzfeed, Pop Sugar, Women’s Health, Parade等媒體專訪,並在《星期日郵報》(The Mail on Sunday)、倫敦《標準晚報》(Evening Standard)、《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等,報紙上撰寫文章,是現今心理健康知識的一大重要推手。
譯者簡介
蕭寶森
台大外文系學士,輔大翻譯研究所碩士,曾任報社編譯及大學講師,現為自由譯者。譯作包括:《蘇菲的世界》(智庫版﹚、《森林祕境》、《樹之歌》、《有植物的美好日常》、《狂野人生》等十餘部。
目錄
前言
I陰暗的所在
1認識低潮期
2情緒陷阱
3幾個有用的方法
4如何讓心情變好
5掌握生活的基本面
II動力
6瞭解動力
7如何培養動力
8如何勉強自己採取行動
9重大改變從何處下手?
III痛苦的情緒
10壞情緒通通消失吧!
11如何處理情緒
12語言的力量
13如何幫助別人
IV論喪慟
14認識喪慟
15喪慟的各個階段
16哀悼逝者
17力量之柱
V自我懷疑
18面對批評和反對
19如何建立自信
20你不等於你的錯誤
21自我接納
VI恐懼
22化解焦慮
23哪些行為會讓我們更加焦慮
24如何立即舒緩焦慮
25如何化解焦慮
26害怕死亡
VII壓力
27壓力是否和焦慮不同?
28為何我們不能設法減壓
29當壓力對你造成傷害時
30讓壓力成為助力
31面對壓力
VIII有意義的生命
32「我只想過得快快樂樂的!」這有什麼不對嗎?
33釐清自己的價值觀
34如何創造富有意義的生命
35人際關係
36何時求助
謝辭
備用工具
參考書目
序/導讀
前言
我坐在診療室裡,面對著一個年輕的女人。她坐在椅子上比手畫腳地跟我說話,模樣看起來頗為放鬆,和她初次來晤談時那副緊繃、神經質的模樣大相逕庭,然而我們只不過做了十二次晤談。她看著我的眼睛,對我點頭微笑,並且說:「你知道嗎?我知道這很不容易,但我相信我做得到。」
我聞言頓時眼睛一陣灼熱,喉嚨也有些哽咽,但臉上卻漾著燦爛的微笑。她已經感受到了自己的改變,現在我也感覺到了。不久前她來到我的診間時,不僅對這個世界心懷恐懼,也害怕她必須面對的一切。當時,她極度沒有自信,無法面對改變,也不敢接受新的挑戰。但那一天她的療程結束時,她把頭抬高了一些。但這並非因為我的緣故。我沒有什麼神奇的本事可以療癒任何人或改變她的生命,她也不需要接受幾年的諮商,去分析、探索她的童年。我面對她時,就像面對其他許多個案一般,主要是扮演教育者的角色,告訴她若干科學研究的結果以及一些對其他人行之有效的方法。當她瞭解那些概念和技巧並且開始運用之後,她的轉變就開始了。她對未來產生了希望,對自己的力量有了信心,遇到困難的情境時也會用一些比較健康的方法去處理。這樣一次一次下來,她面對問題的能力就愈來愈有信心了。
當我們溫習未來一個星期她必須記住的一些事情時,她點點頭、看著我,問道:「從前怎麼都沒有人跟我說這些?」
這句話一直縈繞在我的腦際。她不是第一個這樣說的,也不是最後一個。同樣的情景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那些前來接受治療的人都認為他們之所以會陷入如此痛苦的情緒,是因為他們的腦袋有什麼毛病或者個性出了什麼問題,而且不相信他們有任何能力可以影響自己的情緒。儘管他們當中有些人確實必須接受長期而深入的治療,但很多人其實只需要瞭解人的身心如何運作,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照護心理健康,情況就會好轉。
我知道促成轉變的關鍵並不是我,而是他們所得到的知識。但我們不應該讓人們為了得到這些知識而不得不花錢看心理師。此外,這類的資訊固然所在都有,但其中也有極多謬誤,因此我們必須建立能夠提供求正確知識的管道。
於是
,我便開始遊說我那個可憐的丈夫,我認為我們應該設法改變現狀。他聽了之後便說:「好吧!那我們就試試看吧!我們可以在 YouTube 上放些影片什麼的。」
從此,我們兩人就開始製作有關心理健康的影片,並且發現對這個話題有興趣的人還真不少。不久後,我幾乎每天都在各種社群媒體上發布影片,並且有了好幾百萬的訂戶。但觸及率最高的那幾個平台內容都是以短片為主,於是我便拍了許許多多的短片,並設法在六十秒之內傳達我想要分享的訊息。
這讓我得以吸引人們的目光,傳達我的一些看法,並且促使大家開始談論有關心理健康的話題,但我想要的並不僅止於此,因為當影片長度只有六十秒時,你勢必需要省略許多細節,無法做深入的討論。於是,我便寫了這本書,詳細地描述我在做心理治療時,向個案解說的概念,以及逐步運用這些概念的方法。
書中所提供的方法大多是我在療程中教導個案的技巧,但這些方法並非供治療之用,而是生活技能。它們能夠幫助我們渡過艱難的時刻,並且成長茁壯。
我在書中逐一分析從事心理諮商工作時所學到的事,並列舉所有曾經改變我和案主人生的寶貴知識、智慧,與實用技巧。希望大家能藉此認清情緒體驗(emotional experience)的本質,並瞭解如何處理自身的情緒。
如果我們對人類的心智運作模式稍有瞭解,並知道該如何以健康的方式處理自身的情緒,我們就可以增強自己的復原能力,過著良好的生活並且逐漸有所成長。
許多人初次前來接受治療時,都希望我能提供某種他們可以在平常時日用來減輕自身痛苦的方法。因此,本書的宗旨並非在探究你的童年經歷並找出你之所以痛苦的原因,因為在這方面坊間已經有了一些相當傑出的著作。然而,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如果我們希望案主能夠療癒往日的創傷,就必須先確定他們擁有增進自身復原力的方法,並且能夠忍受痛苦的情緒而不致發生任何危險。當他們知道有許多方法都可以影響他們的情緒並且增進心理健康時,將會對他們大有助益。
這正是本書的目標。
書本可以教你如何改善自身的健康,但它們畢竟並不是藥物。同樣的,閱讀本書也不等同接受治療。但你可以把它當成一個工具箱,裡面放滿了各式工具,讓你可以用來完成不同的工作。你不需要要求自己一次就學會使用所有的工具,因為這是不可能的。你只需要選擇一個最符合你目前需要的章節,然後花點時間運用那些方法就可以了。每一種技巧都需要花時間練習才能產生效果,因此在你捨棄其中任何一種工具之前,請你先試著使用並且反覆練習。此外,要興建一棟房屋,光用一種工具是不夠的。每一項工作所需要用到的工具都不太一樣,而且無論你把那些工具用得如何熟練,也必然會遇到一些非常棘手的挑戰。
更多精彩「前言」,請參見《為什麼沒人告訴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