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9570835427.jpg

在他鄉寫作

  • 出版社 1不区分
  • 作者 未分類
  • ISBN 9789570835427
  • 分類
  • 庫存 5 件 (總店)
  • 庫存 (更新中) (理工分店)
MOP $87.0
加入欲購


華盛頓時報、紐約時報、舊金山論壇報書評版推薦
一個作家的國籍是次要的,作家的藝術才是他真正的護照
建築家園之地才是家鄉--

如果說作家哈金是異數,本書則是異數的異數
美國國家書卷獎得主
哈金首部抒懷文集,異鄉寫作自我剖析之書

中文版特別收錄【為外語腔辯護】一章以及哈金vs.單德興精采對談【辭海中的好兵:哈金訪談錄】

做為一個移民身分的寫作者,一如奧德修斯長征,
長久以來使用非母語寫作的哈金,異鄉客冷眼觀看,用以抵抗那個稱為母親的國家,
娓娓道出「文學是創作者終其一生,永不消滅的護照」的硬道理。
無論出於自願或被迫,移居作家們當下的怪異卻成為今日的經典,
這群人所投下的變異宛如震撼彈,異化也拓展了所謂「文學」的疆界。

引用大量流離主題的經典文學作品深入闡述,詩人、小說家哈金恢復研究者本色,
康拉德、納博科夫、索忍尼辛、林語堂、喬埃斯、魯西迪、奈波爾、昆德拉,
移居作家的家鄉就是文學。永遠旁觀,維持一貫與主流對話、那個位處「對面」的位置,
哈金是當代國際文壇,最無法忽視的存在。

「由於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再也無法回家,
我們必須尋找自己的伊薩卡,並設法找到通往那裡的道路。
但是,我們也應該記住,無論我們向何處行進,都不可能完全擺脫我們的過去。」
--哈金

對於大多數的移民來說,尤其是移民藝術家和作家,家鄉這一問題涉及抵達多於回歸。家鄉這個詞的內在的二分法在今天變得更加顯著,不再可以與家分開,家是移民可以遠離故土而建立的。因此,合理的說法是:建築家園的地方才是你的家鄉。離開母土,重新學習以異國語言寫字說話。在選擇有限的困頓中,時年正年輕的哈金選擇離開中國抵達美國,在異鄉重拾文學之道;但只用英文寫作的「不自然」路線,使得哈金的小說在歐美屢受肯定卻也富涵歧異,而在他的母土,他以異國語言寫作的路線更被視為一種「背叛」。

但作家真正的所屬只能是文學本身。諸如納博科夫、林語堂、索忍尼辛、奈波爾、昆德拉,在諸多去鄉去國或以他國語言寫作的作家們,哈金在書中娓娓道來與他們對話。哈金在序言中即闡明,有時候流亡與移民很難區分,像納博科夫既是移民又是流亡者。但對於這位偉大的小說家本人而言,這種區分是不必要的,正如他常常堅持認為,一個作家的國籍是「次要的」,作家的藝術才是「他真正的護照」。「移居」這個詞是為了盡可能地具有包容性——包含了所有類型的移居者:遷移或被迫遷移,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每一個個體都有其自身獨特的環境,每一個作家都有他自己的生存方式及藝術實踐。本書企圖將移居作家的存在作出一些闡述,這就是這本書的目的。

◎聯合推薦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單德興
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王德威
香港鳳凰衛視評論員/梁文道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助理主任/馬家輝
作家/駱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