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6269693405.jpg

十方一念 珍藏版

  • 出版社 亮光文化
  • 作者 未分類
  • ISBN 9786269693405
  • 分類
  • 庫存 0 件 (總店)
  • 庫存 (更新中) (理工分店)
MOP $138.0
加入欲購



林夕老師最鍾愛的一本詩集!
這些是詩嗎?
是詩,是有視覺效果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打從林夕高中開始,便著迷的現代詩,即便開始了填詞生涯,仍念念不忘把現代詩的特質,滲透歌詞裡面,有時甚至把歌詞當白話詩寫,另如王菲〈臉〉、〈催眠〉……。正所謂「詩事了,情詩未了」。
這本《十方一念》,就像寫歌詞時忘記了音符、旋律結構、段落、傳唱度種種限制,而感受、想像、領悟的過程,在腦海中如浪翻潮湧,亂中有序。
所以,在這個習慣以規範換取安全感的世界,為勢所逼下,要替這些分行的文字正名,選擇有二。
一曰:歌詞解放體。
二曰:思考線條錄。
這次珍藏版的書衣,以文字泛起的詩意,如漩渦般的設計,印在微微映透的美閣紙上,帶出風起簾掀的效果,突顯裸背穿線裝訂的細緻,呈現『十方世界三千於一念』,在看得見與看不見之間的真實。
十方一念,林夕最鍾愛的詩(沒有之一),邀請讀者在歌詞以外,走進最精煉的文字天地。
拾荒。十年
所謂垃圾啊
剩餘價值就是
尋回隱藏很多秘密的私生子
而我們何嘗不是過著拾荒的生涯
每天彎腰低頭如同撿拾路上被荒廢的
包裝紙
推理出他人生活的情事
對比自身的意義
如從一片炭灰看到了黃金
堆填出來的句子
聽說人生沒幾個十年
十年之前
看不明白的一個個字
十年之後
變成不願意看懂的事
一念垃圾
一念瑰寶
轉念如詩
亦不外如此

 

作者

林夕
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主修翻譯,曾任港大中文系助教、快報編輯、亞洲電視節目部創作主任/節目部副經理、音樂工廠創作總監/總經理、商業電台廣告創作及製作部主管/商業電台創作顧問/商業電台顧問。現全職寫字。

目錄

序一   
序二
序三
 
01
把露珠還給池塘
青春仁慈物語
能嬰兒乎
新石頭記
黑白灰
不流也不留
圓方
冬眠不覺曉
有生之年
西天潑墨
水墨
風的自由
道德風險
道路
大歷史
小故事小電影
難易菜根譚
你們稱之為巧克力的東西
披著羊皮的羊
集體神話
環遊世界
笑傲江湖
離開現場
井蛙與雞
本來我想說
分別心
雲上的公平
我出命你出名
諸神的苦笑
心經未竟

如風
鯨經
莫非梨園

光速回憶
忘心
破立
退化論
無野之城
磚頭的功德
 
02
如煙
愛與威尼斯人
姑姑老了
雨的距離
我們沒有富士山
因你之名
秉燭

一個人的事
給我一段仁愛路
生活在他方
長話苦短
有空請回電
左傾的孤獨
當歸獨活
忠誠的狗
電視機壞了

想抽菸的日子
有種
褲子與皮帶
這不是真的
真假疲勞

黑白夢
殊途
什麼什麼
果實的養分
屍池
掌上燈蛾
如果你是一塊巧克力
我終生的風景
兩個人的腕錶
往光處走的人
彼此彼此
做一場流淚的戀愛運動
溫泉煮蛙
擁抱雲的人
謀殺影子現場
一樣不一樣
無限美好
抱歉我的眼鏡
 
03
起來不再做奴隸的人們
熱島小夜曲
咸豐皇帝的金絲楠木棺
十年一覺
天上的一顆星
昨夜小樓
所謂轉型
無依
舌頭與鋤頭
與象偕老
餿主意
口頭禪
歸零
看報
傻孩子
默哀三分鐘
燭光很忙
雪的聯想
動物農莊之紅與黑
當貓頭鷹獰笑
江山如此多嬌
十年三疊
乾坤挪移
金木水火土
昂山素姬門
廢料
狗臉的幸福
我願意
懸空寺之懸念
輓歌的旋律
迷失書叢林
如果再沒有人讀書
蝴蝶效應

色·空
一時感觸
歷史舞台的建材

序/導讀

〈序二〉
十方:
東南西北四維上下。
一念:
一彈指有二十瞬間。
一瞬有二十念。
一念含九十剎那。
一剎那含九十生滅。
一彈指間何止灰飛煙滅。
還閃現三百二十萬個將生即滅欲滅又生的靈光。
十方無界天地給了我無字天書
我想用文字來演繹天地的一念
彈指間發生的事情給過我剎那的感受
我想用剎那的感觸記下生滅間的感悟
想從一粒沙看見三千世界的浮色實相
想從三千世界攝下一粒沙的詩情畫意
想從雜念生懸念
從懸念生想念概念信念妄念正念
一念一念
又一念
聯念出
可大可小
可增可減
的心念
留下還值得念念不忘的一念


 
〈序三〉
歌詞解放體
思考線條錄
當大家翻開這本書,看到裡面都是一頁頁分行的文字,
可能會想:這些是詩嗎?
請先泡一壺烏龍茶,容我娓娓道來。
其實,作者本人對是詩不是詩這問題,也烏龍得很。
這本《十方一念》的作品,來自香港《明報周刊》一個專欄的結集。
當初編輯撥出一整版讓我自由發揮,只希望在純文字以外,
還要添加一點什麼,要有玩味的空間。
當時就想,天下哪有如此好玩的事,我可以寫我想寫的「詩」了,
還可以弄一點視覺效果,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為什麼是詩?
打從高中開始,便對現代詩著迷,
古典詩詞與現代詩在腦海中融合之後,詩路一直引領著我的思路看世界。
在香港大學修讀碩士的題目是現代詩,同時也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學友,
以義工的心態搞了一本叫《九分壹》的詩刊。
可惜,出版了四到五期之後,因人力財力無力進行到底。
之後,開始了填詞生涯,仍然念念不忘把現代詩的特質,滲透歌詞裡面,
有時候甚至把歌詞當白話詩寫,例如給王菲寫的〈臉〉、〈催眠〉,還有⋯⋯,
只是這場持續二十多年的實驗,也弄出不少從鋼索墮地的犧牲品。
詩事了,詩情未了。
於是,那個定名《十方一念》的專欄,第一時間決定賣詩。
能夠在一本兼備娛樂與人文文化的大眾化雜誌寫詩,是多有挑戰性的遊戲。
首要任務是破除普羅讀者的戒心,別一看見分行的文字,
就認定是詩讀者、詩學者、詩人那杯茶,與己無關。
其次,就是保持不能寫得太「現代詩」的戒心,讓那杯茶比較容易入口,
像烏龍,在半發酵間引誘人先喝了再算。這其實也是個走鋼索的遊戲。
走了一年左右,忽然靈光一閃,管什麼體裁,管什麼讀者怎麼看?讀者能看到什麼才最重要。
該怎麼寫就怎麼寫,什麼內容以什麼形式表達最有效,就用什麼形式,
要不擇手段,管別人叫這是詩不是詩。
我相信,一個誠懇的作者,如果下筆時先有這是文學還是流行讀物的分別心,
寫出來的東西,還是有計算的痕跡;
一個作者最好的寫作狀態,就是揮灑,沒見過一個人揮灑自在時,還在計較,
這樣寫會不會不夠詩,不夠歌詞,不夠流行,不夠文學。
忠於體裁的定義,就辜負了作品該有的生命。
回到最初的問題。
是次︿純文字增修版﹀取消了原初的配圖,一如煙幕消散,
還原赤裸裸的純文字,好像更有需要回答,
這本「文集」是詩集嗎?
現在的我會說,為詩與非詩的標準自製一把尺,既有所謂也無所謂;
看的人覺得那是什麼並無所謂,看完了,得著了什麼,才有所謂。
最理想的閱讀境界,是得魚忘荃。
寫《十方一念》,就像寫歌詞時忘記了音符、旋律結構、段落、傳唱度種種限制,
而感受、想像、領悟的過程,在腦海中如浪翻潮湧,亂中有序。
所以,在這個習慣以規範換取安全感的世界,為勢所逼下,
要替這些分行的文字正名,選擇有二。
一曰:歌詞解放體。
二曰:思考線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