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6269620326.jpg

我的第一本投資心理學 (暢銷增修版)

  • 出版社 我識地球村
  • 作者 未分類
  • ISBN 9786269620326
  • 分類
  • 庫存 1 件 (總店)
  • 庫存 (更新中) (理工分店)
MOP $126.0
加入欲購



投資,其實是一場「心理遊戲」。

能戰勝自己才是贏家!

 

投資人不僅會犯錯,還會以可預測的方式犯錯,

貪婪、恐慌與焦慮,

真正阻礙獲利、削減信心的關鍵因素,

正是「你自己」!

 

想從投資市場賺到錢,就必須理解投資心理與盲點,

《我的第一本投資心理學【暢銷增修版】》,

帶你戰勝貪婪與恐懼,

教你避免非理性投資行為,

讓你提高交易勝率,成為一個成功的投資高手!

 

「我要等到跌到6,000點以下才會進場!」

「10,000點以上就是賣股的好時機!」

「跌15%一定退場,絕不攤平!」

「我在中秋節前一定會賣光股票!」

「這次只要賺到10%就一定賣了!」

「我再也不聽明牌了!」

「我再也不買股票了!」

這些話是不是聽起來有點耳熟?

任何人都說得一口好投資,但真的賺到錢的有幾人?

 

投資市場波濤險惡,你該如何避開陷阱?

讓《我的第一本投資心理學【暢銷增修版】》帶你:

 

■ 贏在「理性客觀」

《我的第一本投資心理學【暢銷增修版】》幫你戰勝自己的貪婪、恐慌與焦慮,看清自我陶醉與過度自信的心態,避免過度交易;擁有風險意識,培養化解壓力的新思維。

 

■ 贏在「冷靜沉著」

《我的第一本投資心理學【暢銷增修版】》幫你看清自己的投資模式,不再被買入的股票牽掛、為小獲利而砍單;保持耐性與理智,做出正確投資決策。

 

■ 贏在「戰勝自己」

《我的第一本投資心理學【暢銷增修版】》幫你面對內心的惡魔。一個人的最大敵人,其實是自己!許多人以為進行投資決策時,要面對的是瞬息萬變、波濤險惡的市場;殊不知,源自於內心深處的惡魔,才是真正阻礙獲利,削減信心的關鍵!

 

投資市場瞬息萬變,

想要投資成功,就一定要看《我的第一本投資心理學【暢銷增修版】》!

 

■ 用「自我檢視」成功投資

《我的第一本投資心理學【暢銷增修版】》帶你從人的內心層面來探討及檢視自己投資習慣,進而獲利賺錢的一本書。

 

■ 用「理論與實例」避開投資陷阱

《我的第一本投資心理學【暢銷增修版】》是第一本整合理論與實例,帶你克服非理性投資的致勝寶典!收錄最清楚的投資案例分析、最詳盡的投資心理知識,讓你避開投資陷阱,穩紮穩打賺大錢。

 

■ 用「三面向分析」提升交易勝率

《我的第一本投資心理學【暢銷增修版】》從「投資人類型與投資步驟」、「成功投資人的道路障礙」、「成功投資人的特質及成功準則」三個面向分析,幫你成為一個真正賺錢的投資人!

 

「投資必須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它,就不要做。」__華倫‧巴菲特

戰勝自己的貪婪、恐慌與焦慮,

 

你就是下一個巴菲特!

 

作者

廖日昇

 

■地質工程師,台中一中畢業,成功大學礦冶與材料科學系學士與碩士,美國威斯康新大學(Madison)工程力學碩士與岩石力學博士。

 

■曾任成功大學(台南)副教授、工業技術研究院(新竹)研究員、加州地質工程師及證券經紀。

 

■居住加州,為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ASCE)終身會員、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AAII)會員及馬奎斯名人錄成員。

 

■著有:

《石油爭霸戰–國際銀行、四騎士與OPEC的石油鬥爭史》(我識地球村,2020年4月)

《我的第一本全彩圖解ETF投資戰略》(我識地球村,2014年7月)

《選對好股票,狠狠賺一票》(我識地球村,2014年5月)

《ETFs技術分析圖典》(雲國際出版社,2014年4月)

《用ETFs賺遍全世界》(雲國際出版社,2014年3月)

《我的第一本波段操作》(我識地球村,2012年11月)

《我的第一本圖解技術分析》(我識地球村,2012年4月)

《 股票,這樣選就對了:股票篩選、分析與網路資訊應用》(聯經出版社,2010年11月)

 

■其他著作見「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
(tpl.ncl.edu.tw/NclService/)及洛杉磯《國際日報》20篇特載與專題(1995-1997)。

 

■作者聯繫可經由[email protected]

 

目錄

懷念

初版作者序︱戰勝自己的貪婪、恐慌與焦慮,成為真正成功的投資人!

修訂版作者序|疫情以來的市場回顧與擴充

 

Chapter 1 巴菲特的腦袋和你不一樣

Part 1 巴菲特的投資人格

Part 2 當心理學遇見經濟學

Part 3 做個理性的投資者

Part 4 難以預測的投資市場

Part 5 一定要避開的投資陷阱

 

Chapter 2 人人都要懂的行為金融學

Part 1 日常投資的精神病理學及其治療

Part 2 洞悉人性的行為金融學

Part 3 經濟學與心理學的新領域

Part 4 用行為金融學掌握投資者心理

 

Chapter 3 投資三大陷阱──貪婪、恐慌與焦慮

Part 1 A 股崩盤與億萬男孩俱樂部

Part 2 認出自己的貪婪與恐懼

Part 3 投資人的風險心態

Part 4 投資之前的自我檢視

Part 5 比存現金更好的投資選擇

Part 6 恐慌與焦慮阻礙投資決策

Part 7 如何在投資過程中控制自己的情緒

Part 8 羞恥和屈辱形成的挫折感

Part 9  交易心理學的 14 個階段

 

Chapter 4 你是自我感覺良好的投資人嗎?

Part 1 自我陶醉的投資人

Part 2 市場資訊引發過度自信

Part 3 小心!你的自信可能是幻覺

Part 4 別高估自己的決策能力

 

Chapter 5 如何客觀

Part 1 學習基於有根據的信念,而不是偏見來採取行動

Part 2 掌握恐懼和貪婪

 

Chapter 6 面對風險,你可以更冷靜

Part 1 你就是風險的源頭

Part 2 系統性風險

Part 3 非系統性風險

Part 4 其他形式的風險

Part 5 承擔風險的心理能力

 

Chapter 7 不確定的投資

Part 1 與不確定性打交道

Part 2 市場波動與投資良機

Part 3 掉入陷阱的八大因素

Part 4 別讓風險害你失眠

 

Chapter 8 從眾意識與心理帳戶

Part 1 擺脫盲目的從眾意識

Part 2 檢視你的心理帳戶

Part 3  處置效應與熟悉偏差

 

Chapter 9 找出你的「不焦慮投資法」

Part 1 看清你的投資心魔

Part 2 記憶與認知失調

Part 3 一定能克服的心理壓力

Part 4 別讓天氣影響你的投資決策

 

Chapter 10 只要夠有耐性,你就是贏家

Part 1 用巴菲特的眼光看市場

Part 2 耐心是一種有益的美德

Part 3 培養耐性的方法

 

Chapter 11 避免偏見與化解壓力的新思維

Part 1 避免偏見的理性投資

Part 2 一定要知道的投資原則

Part 3 化解壓力的新思維

 

Chapter 12 賣股心理學

Part 1 對市場資訊的反應

Part 2 短期損失的創傷

Part 3 掌握可靠的賣出指南

 

Chapter 13 如何成為一個成功投資人?

Part 1 投資人類型與投資步驟

Part 2 成功投資人的道路障礙

Part 3 成功投資人的特質及成功準則

Part 4 心理管理準則  

 

Chapter 14 成長投資、價值投資與資產配置

Part 1 成長投資

Part 2 價值投資

Part 3 買指數基金

Part 4 資產配置

 

Chapter 16 估值股票與篩選股票

Part 1 價值投資與逆向投資的祕訣

Part 2 神奇公式

Part 3 收購方倍數

 

懷念

參考資料

 

序/導讀

作者序

 

投資者是人,而不是機器人,人們可能會被恐懼或興奮等情緒所左右,並因此做出不理性的投資決策。行為金融學教你避開人性弱點,擴大投資效益,實現財富自由,它是一個挑戰個人理性傳統假設的新領域。它側重於金融的認知和情感方面,利用心理學、社會學甚至生物學來研究真實的金融行為。雖然我們無法治愈與生俱來的行為偏見,但我們當然可以嘗試減輕它們的影響。通過採用旨在抵消這些本能的系統,例如採用反饋(feedback)、決策審計追踪(audit trails for decisions)和清單(checklists),我們可以做出更理性的決策並提高投資成功的機會。無論您是個人投資者、投資經理、理財規劃師還是經紀人,您都可以從了解投資決策背後的驅動力中受益。在《行為金融學的終結》(The End ofBehavioral Finance)一文中,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教授預測有一天行為金融學將不再像從前那樣充滿爭議。他認為總有一天,它的想法將成為主流的一部分。最終,人們可能會想,「還有其他什麼樣的金融?」屆時,行為理念將被常規地納入經濟和金融行為模型中。

 

最近兩年多以來,由於COVID-19病毒的全球性擴散,股市受到了重大衝擊,行為金融學也受到了更深層的考驗。為了肆應此種新情勢,筆者將六年前出版的《我的第一本投資心理學》做了一番修補,其中「修剪(減)」的部份倒是很少,主要是「增補」。除了對行為金融學涉及證券投資的部份進行補強敘述外,也增加證券投資的實質策略與資產配置討論。這樣做的原因將在此序的後文加以說明,而在這之前且讓我們先對2020年3月以來的美國股市略做一些回顧。

 

自從COVID-19疫情於2019年12月於中國武漢市被正式報導之後,它迅速傳播到除南極洲以外的全球所有大陸,2020年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宣布COVID-19為大流行病,疫情影響超過1.07億人,造成約230萬人死亡,且病例與日俱增。

 

隨著政府對商業活動的限制和自願保持社交距離的後果,經合組織(OECD)於2020年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與COVID-19伴隨而來的是以服務為導向的商業活動之大幅下降和大量失業。在一些國家數百萬人的工作時間減少了,整體失業的比例也很高,餐館、咖啡館和旅館業受創尤甚。這是美國股市對COVID-19的反應比對之前的1918-1919年、1957-1958年和1968年的流行病更強烈的主要原因。

 

2020年3月中旬道瓊斯指數跌到最低點,單日(3月16日)下跌2,999點(12%),這是道瓊斯指數從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2001-2002年的911襲擊及2008-2009年的大衰退(The Great Recession)以來的另一次災難性損失。綜計股市從當年的2月19日到3月23日,標準普爾500指數最終觸底時,其價值總共下跌了34%。

 

在以上期間,據對道瓊斯與上海、日經225股票市場的研究表明,當時負面情緒和悲觀情緒是促使投資者停止對股市的金融投資,從而導致股市收益下降的主因。在致命的流行病期間,群眾更關心他們的生活和生計,而不是財富和休閒。

 

2020年3月的市場反應與前幾次災難的反應不同的是,過去從低點復甦通常須耗兩年的時間,但這次道瓊斯指數在短短8個月內就回到了3月1日的水平,市場專家將此歸因於經濟樂觀情緒上升、高風險交易的繁榮以及科技行業的主導地位。當時由於債券收益率(Bond Yields)如此之低,投資者實際上無法找到更有利可圖的地方來投資。

 

而更重要的是,就如位於紐約市,提供數字投資和現金管理服務的美國金融諮詢公司–Bettement的行為金融和投資副總裁丹.伊根(Dan Egan)所表示:投資股票是疫情期間少數可以做的事情之一。實際上情形確實是如此,COVID-19 大流行迎來了一大批新手投資者,在整個大流行期間,從未投資過的人都在親自進行每日交易或購買比特幣。

 

2021年11月26日政府官員宣佈Omicron的存在後,標準普爾500指數在快速下挫後又迅速回升。自2020年2月以來股市似乎遵循一個模式,它因大流行而引發的每一輪波動期都比前一次短,隨後又回升至新高。這跡象說明投資者越來越習慣於將某種形式的病毒視為是我們日常生活新常態的一部份。市場的從眾心理已經演變成某種群體免疫。

 

以上這種轉彎的證據可從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的波動率指數(VIX)變動看出。VIX通常在10與20的低波動性標記之間波動。2008年10月末全球金融危機期間,VIX來到59;2020年3月它飆升到接近50年代門檻以上的創記錄水平(達85)。此後隨著疫情的升降,VIX的高峰值在整個2021年大皆維持在40以內,即使2022年也是如此。

 

 

換句話說,自COVID-19於2020年2月爆發以來,VIX發出的信號表明,市場正在逐漸變得不那麼反應激烈,而同時它更加理性。市場從對短期大流行受益和挫折的公司或行業之關注轉變為接受病毒已成為一種更易於控制的現象。從歷史趨勢看這是可以想像的,畢竟從長遠來看,市場是衡量人們(包括投資者)真正相信什麼的標準,而不是衡量情緒反應的標準。

 

從以上陳述看,自2022年初以來股市的下滑基本上與COVID-19的疫情無關,它主要歸因於高通脹。美國今年(2022)5 月份年度總體通脹率攀升至 8.6%,但還沒有達到頂峰的跡象,這增加了貨幣政策制定者盡快大幅加息的可能性。一些觀察家更擔心的是美聯儲(The Fed)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對通脹的控制,通脹現在集中在生活必需品上。

 

而市場則擔心隨著美聯儲加息和投資者尋求更高的債券保證回報,大量資金將從股市撤出。長期攀升的股市導致股票被高估。此外,中國的零疫情政策導致嚴峻的就業形勢及供應鏈緊張。最後則是投資人對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前景的擔心,它導致石油和食品價格上漲。最後這兩項因素也共同導致通脹擔憂,引發了風險資產的撤離。

 

總之,標準普爾500指數在2020年第一季度下跌近20%之後,最終上漲了約15%。第二年的2021年全年增漲27%。第三年的2022年股市基本上處於下跌趨勢。

 

以上討論中有一點倒是值得關心的:此次的股市震盪是否會導致蕭條(Depression)?2020年大流行引發的股市大跌幅度與1929年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的股市崩盤相較,兩者是相同的。股市在1929年11月至1930年11月之間的暫時恢復主要是「害怕錯過(FOMO)」的結果,如今可能也是如此。從1930年4月起,標準普爾500指數經歷了動盪的持續下跌,部份原因是斯姆特-霍利關稅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助長了保護主義。貿易夥伴之間的進口關稅和報復行動使本已疲軟的美國經濟變得緊張,使衰退持續數年。如今,如果地緣政治和經濟衝突加深,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的金融市場動盪和持續的熊市。

 

正如過去的危機告訴我們的那樣,最初的股市反彈並不能保證我們已經走出困境。由大流行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引起的新的股市衝擊可能導致重新出現波動和新一輪的跌勢。

 

面對上文所討論的兩年多來的股市新形勢,投資人有必要從心理上更加健全自己,以應付新形勢下的市場挑戰。此外,從另一角度看,一段時期的市場低潮也將提供投資人沈潛自己及策劃未來的良機。因此,再版後的《我的第一本投資心理學》增加了專門討論成長/價值投資與資產配置的章節,其目的就是期望讀者能用本書武裝自己,並藉著它從投資市場走出一條更寬廣的坦途。

 

廖日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