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患者的進食困難是包括認知障礙在內的複雜問題,
這本書能幫助你抽絲剝繭,找出具體的對應方案,
並在知道力不能為的時候,安心放下。
第一本詳盡解說四大失智症類型的進食困難特徵,為患者進食需求編寫的專書。
*宋家瑩(台北醫學大學神經內科副教授、萬芳醫院神經科主任) 專業審訂
*專業醫療人員、家庭照顧者必讀
含著不吞、嘴巴不肯張開、東張西望不專心吃飯、一直撥弄食物不肯進食、邊吃邊咳……
這些都是在第一線照顧失智者的人經常看到的場景,
被照顧者不吃或不能吃,是照顧者最大的壓力來源,和最希望解決的問題。
․不同類型的失智症病患,進食困難的原因並不相同
阿茲海默症患者的進食問題多半是因為認知困難,如果沒有其它共病,誤嚥要到重度之後才較可能發生,如果很早期就出現拒食的現象,多半是其它原因造成。路易氏體型失智者可能會因為幻覺干擾進食。合併巴金森氏症的失智則在中度時就可能發生誤嚥。血管型失智者則誤嚥的機率很高,且有各種不同型態的誤嚥可能。事先掌握各類型失智症的進食困難特徵,在被照顧者出現進食困難的現象時,才能精確找到原因,對症處理。
․比起復健,失智症患者更需要的是協助
除了血管型失智症外,大部份的失智症都是進行性的退化疾病,在逐漸退化的過程中,比起設法恢復功能,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進行協助,盡量延長能擁有較高生活品質的期間。改變食物質地、口味,準確對應認知問題、創造適合進食的友善環境、利用進食輔具,都能協助患者持續維持進食,直至生命的終點。
․面對末期,確認已經盡力就能安心放下
失智症到了末期,有與其它疾病不同的特殊性。是否讓被照顧者進食,該以何種方式進食是照顧者最大的難題。如果不以治療為導向,不以意識型態為判斷的標準,該從什麼角度著眼,才能讓這麼漫長的照顧期不會變成傷害,而是值得感謝的回憶?這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但如何協助照顧與被照顧的雙方有清楚的方向,所有醫療人員及家庭照顧者都要為此預做準備。
本書特色
1. 詳盡解說四大失智症類型的進食困難特徵,以及對應的解決方案
2. 分解四大失智症疾病進程,方便根據不同疾病階段提供最適當的照護
3. 豐富案例分析,為照護時可能遇到的問題提供經驗參考
4. 專章討論可能影響進食吞嚥,及對進食有幫助的藥物
專業推薦
徐文俊(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長庚北院區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北市聯醫和平院區神經內科主任)、韓春菊(中華民國老人福祉協會理事長)
作者
野原幹司(Nohara Kanji)
大阪大學牙醫研究所副教授。專業領域為吞嚥障礙、營養障礙、語言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口腔乾燥症。
投入高齡者進食照護領域超過二十年,是日本首位將失智症進食困難特徵系統化並視覺化整理的醫師。他的分析讓照顧者可以在理解不同類型失智症疾病進程的情況下,找出個別患者的因應方案,因此備受肯定。他同時也是日本NPO法人攝食介護支援計劃理事、日本在宅藥學會理事、攝食機能療法專科牙醫師。
譯者簡介
陳光棻
台灣新竹縣人,北海道大學國際廣報媒體研究科碩士。譯有《吞嚥力》、《咀嚼吞嚥困難多職類整合照護全書》、《最後一件大事:安寧度過臨終,尊嚴走向生命終點》、《無子人生》等,現為專職譯者。
目錄
序言
目次
第1篇 安養機構與居家的進食現況
1 在高齡者照護現場看到的事
2 進食吞嚥復健
3 居家或安養機構高齡者的吞嚥特徵
4 從進食的角度看失智症
5 理解失智症
第2篇 不同類型失智症的進食支援
第1章 阿茲海默型失智症․「不吃」的失智症
1 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核心症狀
2 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周邊症狀
3 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進食支援
4 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由口進食功能的變化
第2章 路易氏體型失智症․會「誤嚥」的失智症
1 路易氏體型失智症的核心特徵
2 路易氏體型失智症的伴隨性特徵
3 路易氏體型失智症的進食支援
4 路易氏體型失智症由口進食功能的變化
第3章 血管型失智症 ․「症狀多元」的失智症
1 血管型失智症的特徵
2 血管型失智症的分類
3 是哪一種類型的血管型失智症?——照護的重點
第4章 額顳葉型失智症․「不利照護」的失智症
1 額顳葉型失智症的核心特徵
2 額顳葉型失智症的伴隨性特徵
3 額顳葉型失智症的障礙與進食支援
4 額顳葉型失智症由口進食功能的變化
第3篇 誤嚥與吸入性肺炎
1 誤嚥與吸入性肺炎——正確理解以活用在照護上
2 預防吸入性肺炎——降低侵襲性的方法
3 預防吸入性肺炎——提高抵抗力的方法
第4篇 與進食相關的藥物——嗆咳、無法進食都是藥物的錯?
1 影響吞嚥功能的藥物(表1)
2 影響進食行為與食欲的藥物(表5)
第5篇 對應終末期的方式
1 失智症的終末期
2 終末期的進食支援
3 由口進食失智症患者進食照護全指南在失智症終末期的重要性
4 對失智症終末期誤嚥的思考——從照護的角度
5 最後——終末期的進食支援
索引
序/導讀
序言
進入失智症患者吞嚥障礙領域至今超過二十年。這段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一路以來我自認都很認真投入。剛開始只有一股「想為患者做些什麼」的熱忱,但總被眼前該處理的誤嚥和肺炎追著跑。雖然這些處置也獲得了相當的成效,但仍時常發生預期之外的吸入性肺炎,或是自己所提出的方法完全不奏效的窘境,當時的臨床處置總是漫無計畫、東拼西湊。
在這段痛苦掙扎的日子裡,有一天我突然發現自己似乎不自覺地把患者用「失智症」一體概括了。回過來想想,阿茲海默型失智症有阿茲海默型的吞嚥特徵,路易氏體型失智症有路易氏體型的特徵,其他失智症的特徵也因疾病的成因不同而有不同。我清楚記得,當我意識到要根據不同病因的失智來診療吞嚥問題時,視野瞬間豁然開朗,有一種甚至能環顧、遙望到患者的預後的感覺。此後,我的臨床處置就有了很大的轉變。
本書就是根據我的這些經驗,同時參考臨床所見與國內外論文,和研究室成員及臨床夥伴深入討論後,將不同病因的失智產生的吞嚥問題與預後「系統化」、「視覺化」之後的成果。一路以來與夥伴們互相切磋的「集體智慧」,全都匯集在這本書裡了。
從「不同病因的失智」切入告訴我們一種平均狀況,在想更通盤瞭解該疾病特徵與今後會經歷什麼狀況時,會帶給我們宏觀的視野。但在臨床上,不能光靠宏觀的視野,也需要「個別處置」,也就是深入解讀每位患者的個性或習慣的微觀視野。臨床上,宏觀與微觀這兩種觀點都很重要,能在兩者間自由地切換、來去,才能摸索出最適合的照護。本書一面補足微觀的視野,一面撰述從宏觀視野出發的進食支援,是一部劃時代的巨作(自賣自誇)。
其實,完成本書是非常沈重的負荷,過程中我多次受挫。但能想盡辦法走到這最後一步,靠的全是我「想弭平進食支援落差」的信念。我的門診裡有許多遠道而來的患者,我期待「失智症患者的進食支援」能夠更為普及,讓他們從此可以不用千里迢迢而來,這或許更接近是種心願吧。這本書應該可以成為種子撒遍全國。也希望拿起這本書的各位,能為種子澆水,讓進食支援在全國遍地開花。
能為迎接人生終曲的失智症患者增添生活色彩的,就是「飲食」。
野原幹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