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6269639618.jpg

一千個日子與一杯茶

  • 出版社 菓子文化
  • 作者 未分類
  • ISBN 9786269639618
  • 分類
  • 庫存 0 件 (總店)
  • 庫存 (更新中) (理工分店)
MOP $160.0
加入欲購



當巨大的悲傷或意外突然來襲,

痛失摯愛的人生,又該如何逃跑或迎戰?

 

心理治療師面對自我的坦承對話,

一部突破自我、獻給生命轉折處的紀念品。

 

「希望這本書能幫助你做好準備,

以面對生命中任何突如其來的悲傷。」

 

這是一本真誠治癒失落、憂傷的回憶錄。

作者肺腑之書,那些你並不想預先練習或根本不想面對的,

都在這本書裡。

 

當世界以無法接受的方式崩解,

奧秘的安慰或也將一片片羽毛落下──

 

「我是一位合格的治療師,卻突然發現自己需要心理治療,我也是一個受過訓練的研究者,卻成為我自己的研究對象。我試圖努力弄清楚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切遭遇。」

 

「在這場混亂無助的過程中,我的病人總是在我的身後,提醒著我還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來處理失落和創傷,並尋找前進的道路。」

 

作者凡妮莎的丈夫在周日晨泳中意外去世,她發現生命突然把一切她理應學會的課題一次丟給她。她是一位執業心理治療師,卻發現自己亟需心理治療,她是一名研究者,突然成了自己研究的主題。她試著理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而仰賴她的周遭人們,過去的專業與經驗等也都面臨極大的挑戰。她以親身經歷書寫與悲傷對峙的過程,讓人重新省思生命的一切。

 

陳志恆 / 專序推薦;

洪仲清,蘇絢慧 ,蘇益賢 / 暖心推薦 

 

內容特點

 

*中文版新增作者新序(給台灣讀者),揭露克服悲傷的祕方。

*獨家收錄作者生活剪影。

*英國專業臨床心理師真誠自剖,精采生命紀實之作。

*國內名家、臨床心理師群強力推薦。

 

悲傷是如何消失的?憂鬱來襲是如何忽隱忽現?

當失落憂傷牽動著生命底層絲線,掀開發現還有更大張的網……

 

這本既平凡又特別之書,心理專業者一邊從事心理工作,而今也一邊尋求自己內在的復原,也是成長之書。

 

一位臨床心理師真誠克服悲傷之作,心理專業者如何面對突然來襲的強大傷痛,書中有自我治療過程的珍貴風景。

全書以真實生命故事淬鍊成,細膩文字,誠實剖白,融合身為心理治療師的專業自省,感人又充滿洞見。她以堅強心靈與來自心理學的視野,帶我們看到:人可以如何從傷痛中復原。

 

名人推薦

推薦語

 

不管我們蒐集了如何完整的「失落」研究,又或者我們就是輔導當事人走過失落的實務工作者,親自體驗失落所帶來的生活衝擊,還是有巨大的不同。失落,讓我們的心有了個難以填補的缺口,有時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從此崩塌,並且難以生活。與其說,我們要找回失落前的自我;不如說,這個失落成為了自我的一部分,我們得試著涵容,成為一個新的我。生活中總有大大小小的失落,祝福各位朋友,一如本書作者,藉著不斷地成長,在接納生命中的各種可能之後,能獲得自由。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一千個日子和一杯茶》是一本心理治療專業人員在經歷喪偶,深度自我揭露與自我省思的文字紀錄,寫的雖然是她自己的故事,卻能為許多有相同經歷的讀者,帶來支持與力量,至少,能陪伴你走過不只一千個日子。

──陳志恆 臨床心理師

 

「悲傷的療癒之路並不好走,但有些方法對多數人來說都有幫助,好比閱讀本書,看看他人如何走過悲傷,正是其中一個。」——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摩爾博士一千多天的旅程令人低迴……,為我們提供專家評論和極具個人魅力的敘述。」──彼得·福納吉 OBE,當代精神分析教授和心理學和語言科學系主任,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

 

「一本能吸引不同讀者群的書。它將幫助那些失去親人並需要安慰的人,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在痛苦中並不孤單。」──露易莎‧史托帕(Luisa Stopa),南安普敦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

 

作者

凡妮莎‧摩爾(Vanessa Moore)
英國臨床心理學家。在布里斯托大學學習心理學,並於倫敦大學學院獲得實驗心理學博士,且在精神病學研究所接受臨床心理學家的培訓。長期在英國國民保健署工作,於醫院與社區等單位,為兒童與親子家庭、個人和團體等進行諮商治療。除了擔任心理學家與其他醫護從業人士等的培訓,從事與研究各種廣泛的臨床問題,也常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早期以兒童心理學領域為主。對許多年輕心理學家的職涯提供專業協助之外,也負責管理一間大型臨床心理服務機構。現住在英國溫徹斯特。
譯者簡介
盧相如
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目前為自由譯者。譯作豐富,有《獻給心靈的生命之書:十個富足步驟,打開內在智慧與恆久快樂》、《咖啡帝國》、《吃動物:大口咬下的真相》、《最後的教父》等。

目錄

推薦序

那些對助人者來說,並不遙遠的真實個案故事  陳志恆

 

作者的話:致台灣讀者

 

前言

 

第一章 海嘯

第二章 災難過後

第三章 引爆手榴彈

第四章 約會困境

第五章 情感的絲線

第六章 重新出發

第七章 依附與分離

第八章 跌宕起伏

第九章 難以跨越的門檻

第十章 迎向改變

 

後記:找回失落的自我

附錄:從未有過的生活

註解和資料來源

致謝

 

序/導讀

作者的話:致台灣讀者
我最近讀了一個關於魔法門的故事。穿過這道門,往左邊方向去,你會看到二十年前的自己。往右邊去,你可以看到二十年後的自己。
如果我現在向左轉,我會看見自己是一個忙碌的職業婦女,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三個孩子還在念書、一個我崇拜的丈夫、三隻貓、一隻活潑好動的狗、一棟大房子、一份具有挑戰性、工作辛苦但回報豐厚的工作,身邊有很多朋友,父母仍在世,住在靠海邊一個恬靜的地方。
如果那個忙碌的職業婦女穿越大門後往右轉,她就會找到我現在的樣子——退休了,獨自住在一個格局小一點的房子,丈夫、父母、貓和狗早已離開人世,孩子們長大後離開了家。生活在短時間內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失去了很多。
然而,這並不全然是壞事。我搬到了一個有很多景點的大城市;我的孩子們住在附近,我很快就要當祖母了;我救了兩隻貓,牠們一直是帶給我安慰和歡笑的源泉;我的身體健康,每天散步和游泳;我也參與志工工作,其中一些是幫助失親者。
儘管擁有悲傷和失落的創傷,但生活中似乎還有很多東西可以提供。我的經歷絕不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會在他們的生活中經歷悲傷,並且隨著近來世界上發生的許多動盪事件,很多人遭逢生命中巨大的創傷和意料之外的喪慟。這些破壞我們生活的衝擊往往令人難以承受,但作為一個親身經歷過喪慟並存活下來的人,我可以提供一些幫助我康復的想法:
在遭逢失親之後伴隨而來的巨大痛苦是創傷性的,且讓人難以忍受。許多發現自己處於這種情況下的人都會覺得自己快要發瘋。雖然事發當時你不會相信,但你要知道這些極度的痛苦都會過去,隨著一段時間之後,你將會感覺到平靜。
你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但你思考它的方式可以改變一切。就我而言,我是想在餘生中為自己和我失去的一切感到難過,還是我願意接納機會讓我的生活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這是我的選擇。
悲傷的過程往往伴隨著情緒的上下起伏。起初,糟糕的時光似乎永無止境,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你會發現悲傷終會過去,也確實會過去。所以當你感覺情緒低落的時候,要知道它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朋友和家人就是一切。花時間和那些願意傾聽你的人在一起,而不是讓他們告訴你該怎麼做或如何感受,他們會在最初的悲傷過去後一直陪伴著你。留心那些真正支持你的人或許不是你預期中的人。
到戶外鍛煉身體,跟上工作的步調,培養業餘的愛好。如果你沒有太多興趣,嘗試一些新的東西,直到你找到樂在其中的事物。這一切一開始很困難,但都是值得的,因為之後它會帶你找到人生的目標。
這本書講述了我自己遭遇的巨大悲傷和喪親的故事。我希望藉由透過閱讀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以及我長期以來面臨的掙扎,能夠幫助你做好面對生命中任何突如其來悲傷的準備。
凡妮莎.摩爾
寫於2022年八月
前言
這本書講述了在我生命中一段喪慟的時期,這段時期徹底改變了我。我是一名合格的心理治療師,卻發現自己需要接受心理治療。同時,我也是一名訓練有素的研究者,當我試圖瞭解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時,我竟成了自己的研究對象。我還是一名身經百戰的管理者,現在卻在努力控管發生在我自己生活中的突發事件。然而,在這些生命中所遭遇到的動盪裡,我的個案仍在事件的背後提醒著我,我有許多不同的方式來處理我的喪慟和創傷,並尋找出一條前進的道路。
這些個案當中的許多人,像我一樣,皆面臨他們生命中預料之外的突發事件——有的人得面對孩子一出生便罹患殘疾或是自身罹患不久於人世的疾病、突然喪親、離婚,或者人生遭遇重大的挫折——這讓他們和我一樣感到不知所措、疲於應付。有時,他們甚至眼看著隨時就要喪失理智。這本書說的正是關於這些共同的經歷,這些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而這些問題通常被視為是暫時的,但感覺起來卻和身體罹患疾病一樣糟糕或者更糟。
這個故事是關於我如何試圖擺脫焦慮和憂鬱的深沉恐懼,並重新站起來,以及我如何開始看到在我的職業生涯和個人生活中的許多經歷和人們所能帶給我的力量,並替我指出一條坦途。
為了保護隱私,書中的姓名皆使用化名,其他細節也做了些刪改。

 

推薦序
那些對助人者來說,並不遙遠的真實個案故事
陳志恆
我是個親子教養講師,常到各處去分享,也傾聽眾多家長苗述,他們在養兒育女上的煩惱。我常感到很慶幸,自己雖然也遭遇教養上的困境,但問題相對輕微多了!我也是個心理助人者,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心理會談中。當傾聽個案訴說的故事後,常會覺得自己很幸運;我實在很難想像,如果那些悲慘際遇,發生在自己身上,該怎麼辦?
然而,身為一位心理諮商或治療的專業助人者,就會對人生中的痛苦免疫了嗎?特別是那些因為喪親、挫敗、打擊、情感斷裂或身體病痛而帶來的焦慮、憂鬱、恐慌、無力與失落,在人生的某一階段,突然來敲門,我們被迫親身經歷這些痛苦時,又該如何自處?
許多人以為,從事心理諮商或輔導的助人工作者,一定擁有健全的心理狀態,面對人生的壓力與困擾,也總能夠見招拆招,迎刃而解。事實不然!許多所謂婚姻或愛情領域的專家,自己的情感狀態也不若外界想像的如此美滿;許多所謂的教養專家,自己與孩子互動時,也是問題重重,包括我在內。
過去,我曾在中學裡擔任過多年輔導教師,後來離職成了自由工作者,除了到處演講授課外,還嘗試寫作、出版、與錄製線上課程,有時候會出現在各大媒體或網路平台中。有一次,我曾被問到:「志恆老師,你這麼忙碌,是怎麼做好時間管理,讓自己時時刻刻保持從容,看起來總是狀態良好?」
這肯定是天大的誤會!我哪裡從容了?我哪裡狀態良好了?我的時間管理也是一團亂,也常在慌亂中試圖找到平衡,就好像馬戲團雜耍表演轉盤子一樣。
而我也曾因為焦慮深受失眠所苦,調整一陣子之後,又因為發現缺少進修,而總有「不夠專業」的念頭冒出,我知道這是「冒牌者症候群」。而當初會離開教職,不是因為我有多勇敢,除了有些夢想之外,更多的是我想逃離那個逐漸令我感到窒息的位置。所以,我不僅不夠勇敢,還抗壓力不足。因此當我聽到案主傾訴的悲慘故事,又看到他們能夠撐到現在,我內心是由衷的佩服的。許多人的生命,比我們想像得還具有韌性。
簡單而言,身為一個心理助人者,個案教會我們的,比我們能帶給個案的,還要多更多。
《一千個日子和一杯茶》的作者凡妮莎,是一位訓練有素且經驗豐富心理治療師,在一個平凡的不得了的清晨,悲慘際遇找上了門——她的配偶在游泳後,猝死在更衣間中。她目睹親密愛人被急救、送醫,最後宣告死亡。接下來,是一段沉痛的哀傷期。為此,她也接受心理治療,選擇向一位陌生的助人者,傾吐那段不想再回憶起的意外經歷,訴說著內心的糾結與痛苦。 她知道,她必須這麼做,就好像有許多來找她接受心理治療的個案,也很需要把曾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痛苦際遇,好好地訴說出來一樣。
隨著突如其來的喪偶之痛,凡妮莎陷入悲傷與失落之中,她時常感到孤獨,也對這一切感到很不真實。隨之而來,她也遇上了與孩子相處上的困難,以及因自我價值感重挫,而無法展開新的親密關係。突然間,那些教科書上提到的理論與案例,如此寫實地發生在自己身上。人生的巨變逼得我們得改變,但這些改變往往不在計畫中。凡妮莎卻發現,帶她走過這趟困境,並在糟透了的時刻獲得養分,進而踏上自我改變旅程的,竟是那些她曾經幫助與陪伴過的個案。於是她像她的個案一樣,開始去尋求心理治療的協助;她也將用在病患身上的治療技巧,用來幫助自己度過悲傷。她更把這段過程,訴諸文字;我相信,在寫作分享的過程中,又是一次療癒的旅程。
哀傷與失落也許永遠都在,但日子仍然可以過得下去。消逝的人不會再回來,但我們卻能在無止境的思念中,繼續邁開步伐踏向未知。
《一千個日子和一杯茶》是一本心理治療專業人員在經歷喪偶,深度自我揭露與自我省思的文字紀錄,寫的雖然是她自己的故事,卻能為許多有相同經歷的讀者帶來支持與力量,至少,能陪伴你走過不只一千個日子。
推薦序作者簡介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曾任中學輔導教師、輔導主任,目前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著有心理勵志及親子教養等暢銷書共八本,為2018~2021年博客來百大暢銷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