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教育,需要父母帶孩子從小做起
和孩子一同面對嫉妒,成長為更好的人
★全系列席捲亞馬遜兒童書暢銷榜Top10
★最受法國父母推崇的「正向教養」權威 伊莎貝爾.費歐沙 總策劃
★幽默情境+圖文對話+12種舒緩情緒小工具
★專業兒童心理醫師執筆,教孩子認識情緒、表達情緒、舒緩情緒
【當孩子有這些問題時,大人如何回應和引導?】
‧因為家裡多了一個寶寶,爸爸媽媽不再那麼愛我了……
‧最要好的朋友,交了新朋友就冷落我了……
‧弟弟老是愛撒嬌,爸媽都對他偏心!
「嫉妒」這個字裡包含了許多混雜在一起、會讓我們感到難受的情緒。例如憤怒、悲傷、害怕、羞愧等。本書收錄3則小故事,探討嫉妒的3種面向:
(1)失寵感:阿雅家多了一個寶寶,就是她的弟弟,她的生活瞬間從天堂掉到地獄了!
(2)失落感:在學校,阿雅最好的朋友露西交了一個新朋友,不再每天跟她黏在一起了……
(3)愛競爭:阿雅和弟弟總是為了小事吵來吵去,姊弟戰爭停不下來,他們都想贏得爸媽的關注……
【親子情緒管理小學堂】這套書最棒的地方,就是在一本書裡收錄三個故事,討論了同一種情緒反應的三種不同面向,讓讀者能更靈活的從本質去認識情緒,而不流於制式、說教的內容。每個小故事,都是加強爸媽跟孩子連結的小小工具。——法國正向教養首席專家 伊莎貝爾.費歐沙(本書總策劃)
本書特色
★收錄3則小故事,貼近兒童生活經驗,呈現情緒的多種面向。
★每則故事收錄「貼心親子小語」,解析主角的心境,並提供12種舒緩情緒的實用小工具。
★作者為法國官方的家庭輔導委員,受總統馬克宏任用之教養專家,有40年的情感教育資歷。
★幽默畫風+圖文對話,讓複雜的議題生活化、活潑化,孩子更易理解。
六大領域分類:社會、情緒、美感
六大核心素養分類:覺知辨識、表達溝通、關懷合作
本書關鍵字:嫉妒、愛比較、認識自我、釋放壓力、親子溝通
6~8歲親子共讀,9歲以上自己閱讀(無注音)
名人推薦
國內好讚推薦
▲情緒無時無刻,如影隨形。等候我們隨時認識它,理解它。這系列作品讓孩子適切表達情緒,好好因應與調適壓力。——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身為職能治療師,我的例行工作就是提供友善環境和活動,讓孩子們主動參與並樂在其中,獲得肯定與成就感,並找到自我定位和重視自己,迎向充滿自信的人生。——陳宜男 星願樹職能治療所 院長
▲【親子情緒管理小學堂】系列包含孩子常見的幾個情況:生氣、嫉妒、自信、約定、父母離異與霸凌等問題,相當適合親子共讀、一同陪伴孩子,並發展出合適面對情緒的方式。——蔡百祥 臨床心理師
▲透過逗趣的筆觸與寫實的情節,引領大小讀者們覺察並處理各種情緒,不只是孩童限定,更是所有人的情緒指南!——蔡思怡 109全國閱讀推手.我的思房筆記粉專主持人
各界專家贊同推薦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林靜如 (律師娘)
▲邱馨儀 (諮商心理師)
▲陳之華 (教育界名作家)
▲陳宜男 (星願樹職能治療所 院長)
▲黃乙白 (High媽心理師)
▲黃彥鈞 (職能治療師)
▲楊俐容 (情緒教育專家)
▲蔡百祥 (臨床心理師)
▲蔡思怡 (109全國閱讀推手‧臉書粉專我的思房筆記主持人)
*以上依姓名筆畫排序
國際享譽推薦
●非常適合孩子和父母!很好的一本書,裡面有解決孩子嫉妒的好主意。法國讀者/拉克魯斯‧托馬斯
●我和孩子們都接受本書的建議和做法!我們依照書中的建議進行實作,相當有效。法國讀者/杰拉爾丁‧赫克
作者
伊莎貝爾.費歐沙(Isabelle Filliozat)
1957年出生於巴黎,擁有40年資歷的心理治療師、情感教育專家。她是法國提倡「正向教養」的公認代表人物,長期從事兒童及青少年情感教育的研究,她的教養書是法國父母口中的療癒靈藥,為親子解決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目前有41本著作,1997年起出版《心靈智慧》、《孩子的心靈情感》等教養書,引起巨大迴響,至今仍有多本著作長期盤踞法國暢銷書榜,並於全球譯成28種語言,在美國、日本等地皆擁有許多書迷。2019年9月,在法國政府推展「正向教養法」的政令下,伊莎貝爾.費歐沙獲馬克宏總統任命為「初始1000日」(從母親懷孕到孩子2歲)委員會的副主席,持續在親職領域發揮影響力。臺灣已出版她的暢銷著作《最好的教養,從面對真實自我開始》。作者官網:www.filliozat.net
維吉妮.莉姆桑(Virginie Limousin)
法國心理醫生和兒童治療師,也是家長工作坊負責人,曾受過伊莎貝爾.費歐沙的培訓。從新聞學系畢業之後,她與街頭兒童和青年工作者中心合作,長期在馬利和玻利維亞從事人道主義實地工作。
在孩子出生後,她成為專業的心理治療師。多年來,無論是在專業領域和個人生活中,她同樣的願望是播下同理心和人文主義的種子,以及希望看到孩子們臉上的笑容。
繪者簡介
艾利克.維耶(Eric Veillé)
1976年出生於西班牙拉瓦爾,定居法國的插畫家,也是兒童和青少年書籍的作者、出版藝術總監。在巴黎的杜佩雷應用藝術學院完成學業後,他到柬埔寨流浪了兩年。2012年春天,他決心全力投入童書寫作及插畫,出版有《媽媽在學校》、《奶奶百科全書》、《暴風雨過後的照片》等多部作品。
譯者簡介
李欣怡
輔仁大學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畢業,法國巴黎第三大學交換學生。曾任職於信鴿法國書店,並與臺灣法語譯者協會合作多項專案。
序/導讀
專家導讀
協助孩子面對複雜情緒,建立健康的心靈
文/蔡百祥 臨床心理師
嫉妒是一種人們天生擁有的複雜情感,通常指的是我們感覺自己很重要,如果出現「其他的人事物」,更引起別人的興趣時,產生的不舒服感受與行為。
大約從嬰幼兒一歲半起,孩子就可能開始經驗嫉妒的情緒,當然這時還沒有能力把這種感覺「說出來」,但可能會透過哭鬧、推擠來表達;且三、四歲時,嫉妒情感的發展來到高峰,當父母親看起來在關心其他孩子時,孩子會明顯的不開心。
嫉妒情緒相當受到心理學家的重視,例如:英國兒童精神分析師──梅蘭妮‧克萊恩,論述嫉妒、貪婪、感恩等概念的關聯,以及其對人們心理的影響。嫉妒的複雜性與影響性,使得嫉妒的研究對於了解人心相當有啟發性。
本書以阿雅的第一人稱視角說起,描述孩子面對這複雜的情感──嫉妒時,內心可能發生的事,生動的呈現小女孩主觀的想法和感受。通常,當人們感覺嫉妒時,其他的情緒(例如:生氣、悲傷、焦慮、怨恨……等)也會隨之而來。與成人的嫉妒表現相比,孩子的嫉妒行為更加直接、明顯,如同阿雅打弟弟,或是對於新朋友一開始的嗤之以鼻。孩子感受到的是一團複雜的東西在心中翻騰,但能表達的詞語有限,因此更常以「行為」來溝通。
我們該如何協助孩子,面對複雜的情感,有更多接觸和表達的可能性呢?這本書開啟一道門,引領我們走進孩子內在世界的想像空間,幫助我們試著陪伴孩子渡過發展上的喜怒哀樂,並且保有豐富的情感,以及健康的心靈。
透過故事認識情緒,加強親子溝通連結
文/伊莎貝爾.費歐沙 本書總策劃、法國正向教養首席專家
【親子情緒管理小學堂】系列透過短篇故事,探索一種情緒或觀念的不同面向,例如《我再也不鬧脾氣》這本書,說的是關於生氣的故事。我們常常只能以「生氣」這個詞彙來通稱這個狀況,但事實上有各式各樣、很不一樣的情境,能引發我們心中各種關於「生氣」的情緒反應。作者莉姆桑和我都認為這點很有趣,想更深入剖析,藉此幫助孩子和家長,透過情境感知到這些情緒。
在書中收錄的三則短篇故事中,孩子能辨認自己的經驗,並且理解:「對!這就是生氣!這樣的話我可以怎麼做……」同時也能指引爸媽,如何陪伴孩子。
每則故事後面,附上一段適合親子共讀的小短文,希望能幫助爸媽們在引導孩子理解情緒的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
兩歲開始,就要學習認識情緒
孩子對於和自己相關的事物有很強的感受力。對他們來說,生氣是一種令人非常混亂的情緒——對於內心在短時間內突然產生的感覺、發生的變化,他們會感到十分驚訝。加上孩子會觀察大人的反應,發現有時候大人並不喜歡像憤怒這樣高強度的情緒,所以他們可能會感到混亂。
因此,從十八個月到兩歲開始,小小孩就需要對自己的情緒開始有所認識。書中的這些小故事是針對年紀小的孩子,讓他們能在故事中辨認自己,理解到:「啊!原來這就是在我身上發生的事。」這是自然的、正常的,並不是什麼「壞的」、「不好的」事情。
至於自信,是人際社交的動力。一個有自信的孩子,在某些情況下,有可能會屈服於他人、被他人所控制,因此失去信心。我們若能越早認識到:什麼是自信?什麼時候會失去信心?什麼事可能會讓我們失去信心?我們就能越早認知到:「現在有哪個人意圖控制我!」接著問自己:「我的感覺是什麼?」,並告訴自己:「我現在正在變得沒信心,該怎麼做……」這些都是我們從很小的時候就需要的概念。
以生動故事,探討情緒的多種面向
【親子情緒管理小學堂】系列這套書最棒的地方,就是在一本書裡收錄三個故事,討論了同一種情緒反應的三種不同面向,讓讀者能更靈活的從本質去認識情緒,而不流於制式、說教的內容。每個小故事,都是加強爸媽跟孩子連結的小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