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若是邪惡,犯罪還需要解釋?
善惡的界線真的有那麼容易跨越嗎?
好人或壞人,看外顯行為就能確認嗎?
情殺、分屍、隨機殺人、家暴、性侵、
縱火、毒癮酒、駕、神棍……
是衝動、僥倖心態,還是早有預謀?
走進監獄,一窺被禁錮的慾望和眼睛
本書解讀臺灣近年來重大案件,包含隨機殺人、殺童案、恐怖情人、性侵、縱火、青少年毒品成癮等社會問題,深入剖析其心理痕跡,揭開犯罪者的精神狀況、異常人格、成長背景以及犯罪促發動機與監禁心理歷程。
本書並非充斥刀光劍影、腥風血雨的犯罪手段和過程,有的是作者對「牆內人」以及矯正機構和他們之間的關係,富有獨特而細膩的社會心理觀察。
✦你想知道捷運無差別殺人犯——鄭捷的犯罪動機嗎?
✦所謂的正常人和犯罪者之間,距離沒你想的遠,而且存在更多共通點?
✦惡魔真的存在?道德感低落的人就會犯罪嗎?犯罪也會有好處?
✦進入監獄就是國家養,吃住免費變胖養生?被關也算是一種「孝順」?
✦一樣身為人,死囚的夕陽餘暉、心理層面大眾卻置身事外?
我們常常會驚訝於一個好人,怎麼會做出壞人的事。
臺灣近年發生的重大矚目刑案,從北捷案、北投文化國小割喉案、小燈泡事件、臺大宅王情殺案、多起家暴弒親案與殺妻兒案、分屍案,以及因債務糾紛潛入女友家中勒斃母女二人案等震驚社會案件,這類犯案者一反過往,多為單純、沒前科者,有些還是一路表現優秀的年輕人所為。
從好人變壞人的距離有多遠?
■你可能會好奇:
為何平時看似「正常的人」、「好孩子」也會犯罪?
善惡的界線真有那麼明確而不可跨越嗎?
人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還是環境是影響人發展的關鍵呢?
難道真的有人天生毫無良知?
➔也請你反思,如果犯罪很划算,如果誘惑、機會與負向條件都俱在時,你能保證自己不作惡?
■你認為的「不智」是他的「合理」
當犯罪成為他們唯一解決問題出口?
我們普遍認為,犯罪者都出於自利,而侵害他人權益。弔詭的是,有時候犯罪者的暴力行為卻是出於「道德」(moral)之名,認為自己是在恢復秩序,是一個公平與正義的行為。一個黑道分子說,對方殺了我兄弟,我也殺掉他的兄弟,這很公平啊!家暴夫對其妻暴力相向,因為她做出讓他沒面子、不符合身為妻子該有的角色與責任行為,丈夫只是出於去矯正、恢復角色秩序而已。
這些人可能都覺得自己的暴力行為沒有不對,甚至是一個在適當不過的懲罰。從這個觀點來看,他們才是站在「正義」的那一方。
要走進犯罪人的「內心」,我們必須試著換位思考,從犯罪者的成長過程中去認識他們的生命態度、犯罪情境及犯罪的動機與目的。
→→犯罪人哪裡想的跟你不一樣?
犯罪人通常為有以下思考特徵:
1 認知扭曲:擁有失真想法與解釋
2 敵意歸因:對他人懷有敵意的成見
3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思考:自我中心、怪罪他人等卸責技巧
4 道德脫離:將該不道德行為劃在非關道德的領域,為巧妙規避內疚感等道德壓力
5 標籤理論:在少年時期別人對他的反應等,產生強大殺傷力,最後應證預言
→→是基於什麼心態讓他們犯下大罪?
﹝高衝動性﹞:家暴犯、情殺犯、老人犯
﹝滿足性慾﹞:連續殺人犯、縱火犯、性侵犯
﹝尋求控制感﹞:連續殺人犯、性侵犯
﹝成癮性﹞:毒癮犯、竊盜犯
﹝僥倖心態﹞:酒駕
﹝提升自我價值感﹞:幫派
﹝金錢或性滿足﹞:綁架
■身體最幽暗隱晦之處,是人心
預防犯罪,你務必讀懂——犯罪心理學
每當案件一出,你只會跟著網軍鍵盤公審起鬨「殺之而後快」?
每當看到社會新聞,就想直接衝過去用私刑正義以牙還牙?
如果你不放下偏見,總視他們為洪水猛獸,只看到犯罪造成的惡,卻從來沒思考犯罪背後的社會病徵,那對改善社會毫無幫助。
■誰都可能犯罪,誰都可能被害
犯罪「來」無影,「祛」無蹤;被害「祛」無蹤,「來」無影。犯罪和被害會在何時發生,又該如何預防和避免發生,沒有人能說得準;每個人皆要有自我被害保護的概念,你可以確定自己不犯罪,但無法保證別人不犯罪。
這輩子你可能已經是加害、受害當事人,也可能「被」成為加害人家屬、受害者家屬。如何弭平社會撕裂的傷口疤痕?如何讓被害者家屬選擇放下、捐棄仇恨,邁步往前走迎接新的人生?
身為社會的一份子,擺脫置身事外的既定思想,撕下惡意的標籤,同為提升社會的生活幸福感,當人與人接近時臉上露出的是微笑,而不是被害的恐懼。近看惡,了解惡,也就能不再冷漠。
專文推薦
許福生|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所教授
陳巧雲|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黃富源|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暨系主任
藤原進三|作家
各界掛名讚賞
Taco老師|海山高中國文老師
羊咩老師的追劇國文課 FB粉絲團|南山高中國文老師
沈雅琪|資深教師、神老師
林暘斌、梁芳瑜|國中老師、我們不只是老師FB粉絲團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黃益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黃子佼|主持人
楊士範|關鍵評論網創辦人暨內容長
溫芳瑜|風傳媒營運長
鄭俊德|閱讀人主編
蔡宇哲|台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潘展平|香港大學客席法律講師、大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