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應該擔心的不是問題本身,
而是那個面對問題的「自己」。
「心」在每個人身上,你是你,我是我,
我無法掌握你的心,但「你」自己肯定做得到。
本書就是要幫每位讀者,先由自我覺察做起,
探索自我真正的渴望,接著一步一步打開自己通往世界的大門。
如此,有了正確的學習管道,並且確認每次的學習,
你不但學到了、做到了,並且也真正用得到,可以讓人生翻轉。
這樣子的話,不論你有什麼人生夢想,
那些幸福、成就、財富、願景,也都將可以一一實現。
前言:這是一本追求幸福、成就與財富的終身工具書
這是一本屬於你的書,但什麼叫做「屬於你」呢?
第一,如果老師給你了,但你卻感受不到,這不叫「屬於你」。因為表面上你好像拿到了,但實際上卻沒拿到。
第二,如果老師給你了,你也說知道了,但最終卻沒帶來任何具體的改變,那也不叫「屬於你」。因為你這回雖然真正拿到了,但有拿等於沒拿。
這世間的所有學問,包含學校進修、自我修練,最終關鍵都在於有沒有真正「屬於你」。而既然人在這世界上,凡事都需要學習,也就是說,我們人生的種種,舉凡如何賺更多錢、如何達成任務、如何追求快樂,以及終極的問題:如何獲致幸福?其根本關鍵,就在於此。
雖然學習需要有老師,同時學習也需要有「你」這位學生,然而有過程不代表有結果。當坊間大部分的書籍或課程教材,傳授知識強調的是「我有教」喔!這本書卻要強調的是:「你有學到嗎?」以及「你有用到嗎?」
就好比在一個滿場都是喝采聲的演講廳,臺下的聽眾個個情緒高昂,認可臺上大師的觀點,但往往激情過後,短短不到半個月,大家早已忘了當時演講的內容,生活仍舊日復一日的過下去。那樣的話,還不如買本食譜或者買個摺紙練習本,至少,我們還可以真正煮一點東西,或摺出一隻美麗的紙鶴。
我發現,過往以來,包含傳統制式教育裡的師生關係,也包含日常生活中不論長輩對晚輩,或上司對下屬也好,很多時候,溝通了,對話了,但是常常有「溝」沒有「通」,有對話但心中沒認同。然後經過一段時間,事情進展不是令人滿意,不免就有齟齬,會有類似「當初不是告訴過你了嗎?」、「這件事我們不是談過了嗎?」之類的爭執,而常見的情況,這類的爭執不會有答案的,只會越吵越激烈,於是人世間,包含家庭、公司以及各種人與人間的不快樂就這樣產生了。
人為何會不幸福?追根究柢,不就是許多這樣事情的累積嗎?論起源頭,搞不好只是一件小事。仔細想想,回顧自身,是否身邊也很多這樣的事?
因此,本書要從「心」來著手,因為:
人與人間本來就因為經驗累積不同而認知不同,因此互動與溝通間就容易出現問題,因為老師或講者講的是A,學生或聽眾的理解卻是B。
當給予者賜予你A並且還自以為是一種慷慨,在此同時,你卻覺得自己根本不需要A,甚至A對你來說反而是種麻煩。於是一方自以為對你有恩,另一方卻覺得是困擾。
所以什麼才是正確的呢?要做,就必須真正契合你的心,要你「歡喜做歡喜受」,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對、做好,讓對方能夠真正的「看到、聽到或感受到」。
然而不幸的,提到「心」,卻又有一個很普遍的狀況,那就是許多人根本連自己的「內需」都搞不清楚,也就是說,他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
於是,有者人云亦云,老師說什麼,他就做什麼,只不過總感覺生活不快樂,自己也不懂為什麼,等到哪天發現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往往已經年過半百,深陷家庭、生活、事業的義務牢籠中,然後就讓這一生感受不到快樂。
有者隨波逐流、放浪形骸,這種人經常表現出憤世嫉俗,對什麼事都看不順眼,當你問他到底要什麼他也不告訴你,因為可能連他自己也不知道。
說到底,「心」在每個人身上,我可以怎樣觸及呢?
你是你,我是我,我無法觸及,或者至少我無法百分百觸及。然而,藉由多年的專業訓練,取得國內外多樣執照,我已經確定,每一個人都可以透過一定的方法,做到自我覺察。
我無法掌握你的心,但「你」自己肯定做得到。
本書就是要幫每位讀者,先由自我覺察做起,探索自我真正的渴望,接著一步一步打開自己通往世界的大門。
如此,有了正確的學習管道,並且確認每次的學習,你不但學到了、做到了,並且也真正用得到,可以讓人生翻轉。這樣子的話,不論你有什麼人生夢想,那些幸福、成就、財富、願景,也都將可以一一實現。
這是一本屬於你的書,讓我們啟程吧!
第一步不是往大千世界走,而是打開內心大門,探索自己內在渴望與需求,最後自然遇見錢從哪裡來,幸福就等在不遠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