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9576583315.jpg

未來,工作,你?知識經濟時代展開,如何拋開效率迷思,不被創新淘汰?

  • 出版社 三采文化出版事業有限
  • 作者 拉哈芙
  • ISBN 9789576583315
  • 分類
  • 庫存 0 件 (總店)
  • 庫存 (更新中) (理工分店)
MOP $113.0
加入欲購


古希臘時代,有能力「不工作」的人才是菁英,才是成功的終極指標;

中古世紀時,工作被視為上帝對人類原罪的懲罰,因此也是種懺悔行為。

那麼,今日的我們為什麼要工作?還如此拚命?

處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們被要求不停地創新、不斷地努力,像生產線上的工人一樣,持續以高效率產出創意。

工作成了生活的核心,長工時、過勞、缺乏睡眠和個人時間,是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甚至引以為傲的榮譽勛章。

這種無止盡的忙碌破壞了我們的身心健康,同時也降低了我們的創造力,但我們似乎無法阻止自己。

難道你從未質疑過箇中原因?我們的工作價值觀,到底是如何形塑而成?

從工業時代來到知識經濟時代,

世人對生產力的依賴始終沒有消退。

但「效率」和「創新」是不兼容的,

我們被困在兩者之間,就像磁鐵的兩極,把我們撕裂了。

效率是工業時代的產物,創新則是知識經濟時代人人必備的能力。

目前多數企業組織的管理方式,正是追求創新,要求效率。

然而從根本來看,效率與創意是完全背道而馳的兩種特質。

效率=固定時間內做了多少事,個人的工作表現是可量化的。

創新=產出的過程是雜亂、隨性的空間與地點,無法用效率的方式量化。

當成功還停留在生產力、效率的多寡,

我們任效率綁架創意,產生過勞、耗竭,導致個人失敗,

企業、國家沒有培養長期的競爭力,難以跟上科技的變化。

對效率的追求、對生產力的集體偏執,反而成了危害創意的兇手。

★工業經濟的起源是軍隊、政府對大量勞力的管理。

★知識經濟的核心是創新,處理大量非標準化工作。

★當效率遇見創新,不能當作兩個單獨的議題。

★目前仍崇拜效率為主的工作文化,已經成為一種警訊。

★當知識成為主要經濟體,用效率思維追求創新,只是降低競爭力。

★社會、媒體、企業仍吹捧、崇拜大量時間工作,產能為成功的象徵。

★政府、企業要為了職業倦怠付出更大的代價。

★面對AI/零工/共享經濟等趨勢下,創新能力低落將面對工作的危機。

★後工作社會,你為自己找到出路了嗎?

本書從歷史、文化和生物學的角度,追溯人類與工作之間複雜、迷人和混亂的關係,帶領讀者理解從古至今有關工作的現象與發展。最後,我們如何在AI人工智慧、共享經濟與零工經濟蓬勃發展的當前,認知未來的趨勢及危機,做出正確的改變。